4月25日上午,受主辦方邀請,北京大學法學院教授楊明作客南山法院知識產權論壇,為聽眾解讀目前深受關注的知識產權訴訟中的損害賠償問題。
本次活動由深圳市南山區人民法院主辦,深圳市藍?,F代法律服務發展中心承辦,深圳市專利協會協辦,近300名來自高新企業、知識產權從業人員、法律和法學工作者參加了學習。
深圳市南山區人民法院黨組成員、副院長劉一粟主持論壇
深圳市南山區區委副書記、區委政法委書記曾湃在致辭中充分肯定了南山區人民法院的知識產權保護工作
楊明教授發表主旨演講
楊明教授結合近期兩個熱點案例:西電捷通公司訴索尼中國公司侵害發明專利權案和華為訴惠州三星、天津三星、三星(中國)專利侵權案,就目前知識產權侵權損害賠償司法實踐的最新發展進行了解讀。
“2015年,北京知產法院在認定侵權的專利案件中,平均判賠45萬元;2016年,該院在一審專利侵權案件平均判賠額達138萬元”,楊明教授犀利地指出,“一方面知識產權保護力度的加強,提升了權利人對賠償額的預期,使得企業更加積極地尋求知識產權保護。但另一方面這一局面也必然導致知識產權立案數量的急劇增長,使得法院司法審判的壓力驟然增大”。
楊明教授進一步分析,“目前司法實踐對于知識產權損害賠償的計算其實是以證據為導向,而非真正經濟學意義上的以市場價值為導向的判斷。司法實務中需要設計一個更切合目前發展需求的知識產權賠償制度?!?/p>
隨后,楊明教授就損失舉證困難的原因進行了說明,同時也講述了立法上關于舉證的變化及法院的一些最新做法,包括證據披露制度、證據妨礙制度、采取優勢證據標準。他建議完善專家輔助人制度并逐步建立科學的知識產權司法定價制度,后者對企業發展至關重要。
在對話環節,嘉賓分別從學者、法官、行政執法者、企業法務、律師中介的不同視角對現行知識產權訴訟損害賠償的標準、利益平衡原則、海關保護與民事訴訟的銜接、權利人的舉證思路、證據收集、保全申請與維權成本等問題展開了熱烈的討論。
在對話環節,深圳市南山區人民法院知識產權庭庭長姚鑫(左一)擔任嘉賓主持,就相關問題與北京市中倫(深圳)律師事務所知識產權部高級顧問阮思宇(左二),深圳市中級人民法院知識產權審判庭審判長陳文全(左三),深圳海關法規處知識產權科主任科員兼副科長夏穎麗(右二),騰訊公司法務部訴訟中心總監吳平平(右一)一起,從理論、實務等不同角度與楊明教授(右三)展開了討論。
現場聽眾認真聆聽
主辦方代表與嘉賓合影:從左到右依次為藍海中心副理事長李壯鴻,藍海中心理事長李茁英,深圳市南山區人民法院知識產權庭庭長姚鑫,深圳市中級人民法院知識產權審判庭審判長陳文全,深圳市南山區人民法院黨組成員、副院長劉一粟,北京大學法學院教授楊明,北京市中倫(深圳)律師事務所知識產權部高級顧問阮思宇,深圳海關法規處知識產權科主任科員兼副科長夏穎麗,騰訊公司法務部訴訟中心總監吳平平,藍海中心副理事長李磊明。